首页    云讲堂    章亭洲博士:孔子谈忠孝
创建时间:2022-04-22 08:41

章亭洲博士:孔子谈忠孝

 

各位朋友大家好!很荣幸有机会跟大家分享关于孔子谈--忠孝我的一些个人观点礼仪忠孝仁义贯穿整个孔子思想,忠孝在我们文化中是非常重要一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下面我从论语关于孔子忠孝的一些观点罗列出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img1

 

一、学而节选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 

这句话是孔子对孝的要求,就是父母在世时候,要观察子女的志向,父母不在,要看子女的言行,一个人是不是孝顺要看父母不在的时候他的言行如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就是如果父母不在世已经三年了,他仍继承发扬父母的做法和事业的话,子女算很孝顺对这句话我们不能片面的去理解。这是孔子时代对孝的要求。社会在前进,儿子超越父亲很正常父亲愿意看到的。因为现在很多子女不一定继承父母的愿望,例如我儿子就没有继承我的事业,他对科研技术更感兴趣。我们也不能认为他不孝,所以我希望大可以正确的领会。

 

节选

 

1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樊迟曰何 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孔子认为孝顺的第二个观点是以礼事之、以礼葬之、以礼祭之,不要违背礼因为孔子一直非常重视礼,孔子一直想复辟周礼我们年轻的时候曾经批林批孔,那时候批评孔子代表复辟周礼当时是比较科学的,春秋战国对周礼已经完全不重视,春秋后社会秩序比较乱,所以孔子非常痛心。

孔子希望能重视孝道,以礼行孝的意思就是:不是空口白话,而是一定要按照周礼的要求生的时候如何做,死的时候要如何做,都有规范的礼仪。现在我们这个社会,葬礼各方面还是比较重视,但是之以现在有很多人做不太好现在孝道实际上是有点退化了

 

2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孟武伯是孟懿子的儿子他问孝是什么?孔子说父母唯其疾之忧有两解释一种解释是说父母为他们的疾病担忧,第二种解释说父母只为子女的疾病忧愁这两个解释听起来都有些道理,古文太简练我个人认为第二种解释就是佩荣先生解释更贴切一些让父母只为子女的疾病忧愁,这就说明你这个人相对来说比较孝,至少事业生活各方面都安排好,父母都不担心,父母唯一担心子女的身体健康说明子女做相当好当然前面一种解释也有道理,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因为父母也会生病,对于子女来讲,父母生病子女特别担心虽然这两种解释截然不同,但都有道理

 

3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是孔子学生问孝的时候,孔子说了,现在有些人认为孝顺的意义赡养父母就行马都能养狗妈妈也会养狗狗,狗马都能如果你不尊敬父母的话,跟狗和马有什么区别?这是蛮有意思的,我们现在这个社会讲孝是有点下降的有些人寄两个钱给父母就算不错了还有更可怕的就是连钱都不肯给,让父母活活饿死在门我们讲孝顺父母,要在精神上做到恭敬,也要物质上做到让他们衣食无忧前几年我们流行常回家看看这首歌,为什么这首歌曲很流行,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因为父母其实对钱财方面并不十分看重,尤其是现在城市里很多父母,养老金足够了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关心孝顺不仅仅是物质

 

4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回,色难。色难的意思就是和颜悦色很难,和颜悦色的意思对父母做和颜悦色是很难的有事,弟子服其劳就是酒食要让父母先吃这个很多人没问题现在子女对父母特别恭敬的已经不多往往父母要看子女的脸色9000孩子个性很强,父母生怕一句话说不对,生气了而不是孩子担心父母生气了我们希望对孩子们进行国学的教育色难这件事情包括我自己都很有体会因为现在有些父母,尤其是6070年代人的父母,文化程度浅,社会更新程度慢,所以子女不愿意听父母讲话不愿意听没关系,但颜悦色,不要嫌他们得差

 

img2

 

三、节选

 

1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事父母意思是侍奉父母是轻微的意思就是对待父母,你认为父母做不对的时候,要委婉的劝告,们不同意怎么办?要恭恭敬敬,不要违抗劳而意思就是说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不要违抗,现在很多人来说觉得有点难例如现在父母如果叫你去继承家业子女更倾向于其他的工作方式最大的概率是子女选择违抗。当然现在父母都比较开明,子女不想继承父母就不劝了。我对我儿子要求就是你不想继承家业你选择的工作础要做要对得起自己的选择孔子要求子女对父母绝对服从,毫无怨言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重要纲常说教读者学习时要特别注意要吸取其中合理的部分。

 

2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在,不远游大家都知道,现在我们做不到当然以前的远游不一样,以前跑100公里可能要跑上两天,现在1000公里个把小时就到了,所以说现在不远游问题不大游必有有两种解释,一种就是要有一个安顿的方法,父母在,子女最好不要去,如果必须要去,要安顿好父母,这怀瑾先生解释。还有一种解释就是说父母在你不能远离家乡如若要出门,你必须要有一个固定的方位。这个解释杨伯峻、傅佩荣解释认为先生解释相对来讲比较正确游必有方古时一般来讲出门没有人是漫无目的,尤其是古代坐马车,甚至走路怎么可能漫无目的呢?除非是云游和尚把父母安顿好,比较重要的,因为古代通讯条件很差没有电话手机等通讯设备,这种情况下,不把父母安顿好万一父母出事了怎么办?没饭吃了怎么办?如果这样罪过就大了所以游必有方亮剑里面有个人物云龙劝他外出反击侵略军,他说:父母在,不远游。用这个借口就是不愿出征。

 

3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女要将父母的年龄常常记在心中,因为父母每一年年纪都在增长,一方面是为他们长寿而高兴,另一方面为日渐衰老而恐惧,所以孔子认为子女要记住父母的年龄年龄大了,子女就要多关心以前人寿命比较70岁就算古不像现在人口平均寿命较长。这一点是有道理的,对现在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四、节选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讲了一段话是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这段话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孝顺父母,顺从长辈喜好触犯上层这样的人很少见的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不喜欢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欢造反的人,是没有的。有个词叫犯上作乱,先上才有可能作乱。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里讲到就是说君子本就是和孝如果成立了,那么也就产生了所以他认为孝是尊敬长辈的意思,孝是孝顺父母是尊敬长辈的人,是为人之本也许这里因为古文经常用同音字来互相指代这两个说法讲得通,其实仁义也是以孝为本,如果没有孝,仁是根本做不到的

 

img3

 

2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可谓孝矣!

子夏文学特别好,他讲一句话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可谓孝矣!贤贤易色一个是动词,第二个贤是名词,这古文里面经常用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一种解释就是说娶妻子,要重视品德轻视容貌易色是要看清长相贤贤就是要重视他的品事父母,能竭其力侍奉父母竭尽全力事君,能致其身。侍奉君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人在历朝历代都是栋梁之材,因为能抱着奉献自己的生命的信念入官。一定是指君主可以延伸到理想、事业儒家学术都是重视君主的,君主哪怕昏君,也所以儒家思想受到后面历朝历代统治者的欢迎,这也是一个方面。孔子不主张犯上作乱,不主张变革,但孔子主张要革新要改进不主张革命,这是儒家的一个基本思想。有一种解释看到贤者,肃然起敬,态度就改变了。这种观点是南怀瑾先生的译义,大家自己去体会这两种观点如果把它连起来看娶妻子跟侍奉父母是有关联的,因为你如果找一个妻子,不孝顺,那就麻烦了,父母别想好了两种译义的解释都很好

 

五、节选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在死前,把弟子全部叫来,说把我打开,再看看我的脚。后引用诗经的话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我知道没事了可以到父母那里去报到诗经里面讲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就是要小心谨慎的对待自己的身体,像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一样所以后来就成为成语,古人叫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身体是父母给你的,所以格外的关心照顾不好好关照自己是不孝的行为。曾子临前要求弟子检查他的身体就是孝的表现。这一段话讲的就是说对身体的关心爱护是孝顺的一个体现

 

六、节选

 

1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曾子说从孔子那里学习到夫子孔子,不可能自发地发挥感情。人一般来讲不可能自己突然就哭了,突然就笑了,自发的哭或者自发的笑,肯定要受别的东西影响如果有,一定是在父母去世的时候。人未有自致者也,人不管是做什么完全自律,自我控制其实是不容易的越是伟大的人会自律,凡是伟人都自律凡是厉害的人都是自律的凡是控制不住自己的人,不可能成为很厉害的人。你看到麻将就打麻将,看到就不想学习,你很难做到伟大讲的这一段话是蛮有道理的

 

img4

 

2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还有一段话是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这段话跟孔子三年不改父之道的观点一模一样的,就是曾子我听孔子先生孟庄子孝顺其他人也都能做到但是他不更换父亲的旧臣及其政治措施的行为,是别人不容易做到的。张学良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他把跟随过他父亲的旧臣杀掉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张学良的行为不属于孝顺

 

我今天的内容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